鑫鼎晟接受風口財經專訪:深度解讀美國對中企加徵關稅發展態勢
發布時間:2025-02-12
瀏覽量:7

鑫鼎晟深度調研顯示,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有關對華加徵301關稅最終決定,相關措施將於9月27日起生效。按照最終決定,美國政府將大幅上調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包括——將中國產電動汽車關稅提高100%,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加徵50%的關稅,對中國產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徵25%的關稅等。這並不是外國政府首次對華加徵關稅,今年8月,歐盟委員會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吉利、上汽分別加徵17.0%、19.3%和36.3%的關稅,引發政界、商界的強烈反對。與歐盟的“施壓”相比,此次加徵關稅對市場影響有何不同?企業又該如何應對?1加稅形式大於內容?在此次美國大幅上調關稅的中國產品中,加稅力度最大的當屬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從原來的25%提升至100%,若算上美國針對電動汽車徵收的2.5%基礎關稅,最終稅率將達到102.5%,遠超此前歐盟“施壓”力度。“單看加稅比例,數字還是蠻大的,但從‘施壓’的產品類別來看,我國出口美國市場的總量並不多。”針對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市場的影響,鑫鼎晟研究院院長段志強指出,從這個角度分析,此次“施壓”對國內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有限。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新能源汽車總量約爲1.25萬輛,僅佔國內汽車出口總量的0.3%。相較之下,日本、德國、韓國、墨西哥等國家纔是美國主要的汽車供應商。而細分我國這些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品牌,則主要集中於特斯拉、吉利旗下的沃爾沃、上汽通用和長安福特等,中國自主品牌並不是主力。中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圖源:新華社“美國人的汽車消費習慣跟我們國內市場還是很不一樣的,從車子類型上講,美國人更喜歡開皮卡、輕卡,從品牌角度分析,他們習慣於購買日系、德系品牌,再者,美國鄉鎮、小城鎮居多,地形條件限制了充電設施的完善,這部分市場對於國內新能源車企來說比較雞肋。”段志強分析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本身就沒有依賴美國市場。“綜合來看,美國此次選擇加稅的產業,例如電動汽車、鋼鐵等,都是進口比例相對較小的,短期內形式的意義大於內容。”段志強表示。儘管短期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所受的影響並不大,但並不能改變第301條關稅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的事實,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全部對華加徵關稅。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方企業利益。2企業如何“走出去”?長期來看,北美是全球汽車消費核心市場之一,始終是中國新能源車企不容忽視的存在,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國內車企應該如何“走出去”?目前,有電動車出口至美國市場的多家車企已採取針對性措施。有消息稱,極星汽車旗下車型極星3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開始生產。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極星Polestar工廠專爲美國和歐洲市場生產汽車,將與位於中國的成都工廠形成產能互補。8月底,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峯表示,美國市場對路特斯而言具有戰略意義,在美國“關稅大棒”下,路特斯電動車重新思考了在美國市場的定位、定價和產品的定義,所以路特斯推遲了一個季度在美國發布新車,新車將在明年一季度正式開啓交付。9月12日,路特斯宣佈ELETRE進入北美市場,售價22.99萬美元起。極星汽車在美國,圖源:極星汽車“核心市場的消費體量是不容小覷的,只不過現在條件還不夠成熟,無法根本性改變這部分市場現狀,企業可以選擇從非整車產品的輸出切入。”段志強向記者舉例,例如特斯拉,電池可能從韓國進口,但用作電池負極材料的關鍵礦物卻需要從中國進口。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新後的301條款中,美國貿易代表提議對19種光伏製造設備實施豁免,最終得到豁免權的設備一共14項,包括6項用於製造光伏電池的設備豁免以及8項用於製造光伏硅片的設備豁免,5項用於製造光伏組件的設備豁免申請被拒絕,原因是美國認爲除中國以外,該設備產品也能有足夠的供應。“能夠豁免的產品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性,這就爲中國企業進軍美國市場打開了思路。”段志強提議,“未來中國企業要做的是專注產品迭代與升級,例如生產出更高強度、更高性能、更輕量化的原材料等等,當我們的材料成爲造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許是美國真正考慮取消貿易壁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