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傳來重大消息——一項存續期長達 20年、撬動 萬億資本 的國家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正式設立。
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栅潔在記者會上首次披露:
該基金將聚焦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通過 政府引導+社會資本 的萬億級資金體量,為創新型企業注入「強心劑」;
目標是 做優、做強、做大 創新型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
僅2024年,國家層面用於投資建設的資金規模已達 5萬億元。同時,還將引導民營資本加大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布局。
科技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往往面臨:
早期資金短缺
研發周期過長
初創企業高淘汰率
許多硬科技企業缺乏「耐心資本」支持,倒在從0到1的關鍵階段。
此次設立的基金定位清晰:
投資 種子期、初創期企業;
兼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
聚焦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儲能、生物製造、6G通信 等前沿科技。
鄭栅潔強調:基金將重點支持「硬科技」和「長周期」項目,推動 技術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20年存續期
遠超普通基金3–5年周期,更契合硬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高容錯機制
允許高風險投資,緩解市場資本「不敢投早」的顧慮。
退出渠道創新
健全併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入局。
國家戰略協同
與 5萬億元政府投資、民間資本布局形成聯動,構建「技術—產業—資本」閉環。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和基金定位,以下產業有望率先受益: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AI大模型應用落地;
量子科技:量子計算從實驗室突破到產業化;
未來通信:6G研發與商業化探索;
新能源:氫能與儲能技術突破;
生物科技:合成生物製造、基因編輯等;
低空經濟:飛行汽車、無人機物流等新場景。
案例:量子計算機通常需要10年以上技術積累,「耐心資本」的注入將顯著加快從0到1的突破。
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
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加大投入;
歐盟:聚焦綠色與數字轉型;
中國:設立引導基金,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
未來,這將推動科研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打造中國經濟的 第二增長曲線。
對創新企業
融資門檻降低,緩解研發資金壓力;
國家「真金白銀」支持,縮短技術轉化周期,加速搶占市場。
對社會資本
提振市場信心,緩解創投基金融資與退出壓力;
國家級「航母」基金帶動「群艦」協同,形成合力。
對創投行業
以30%母基金出資比例測算,可撬動 3–4萬億規模 的子基金集群;
有望成為行業中堅力量,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本底座。
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正在 重塑中國創新生態:
讓科研人員安心攻關;
讓企業家專注產業化;
讓投資者共享科技強國紅利。
當 「耐心資本」 遇上 「硬核創新」,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曲線已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