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形基石」的戰略價值
覆銅板(CCL)作為印刷電路板(PCB)的核心基材,是電子工業的「物理底座」,承擔導電、絕緣、支撐三大功能。
在 5G、AI、汽車電子等戰略產業中,其性能直接決定算力密度與連接速度。
高端覆銅板(高頻高速、IC 載板等)已成為衡量一國電子材料競爭力的標尺。
(二)結構性失衡:大而不強的困局
低端過剩、惡性競爭:產能利用率僅約 70%,低端比重高,毛利率普遍低於 20%。
高端嚴重依賴進口:毫米波雷達、AI 伺服器、先進封裝基板國產化率不足 20%,進口均價為出口價 2.7 倍以上。
供應鏈風險突出:2022-2024 年華為、中興因高端材料「斷供」,5G 基站交付推遲。
(三)困境中的投資「確定性」
高端替代:政策 + 封鎖環境下,國產認證加速,頭部企業具備 3-5 年先發優勢。
增量需求:AI 伺服器用量是傳統 3-5 倍,毫米波雷達材料年增 25%,Chiplet 技術推高載板缺口。
行業整合:低端出清,龍頭透過併購實現技術 + 產能協同。
(一)市場規模演進
到 2027 年,高端細分市場佔比將從 30% 提升至 45%,規模超 200 億美元。
中國增速有望達到全球 1.5 倍。
(二)供給端:技術突破與產能釋放
高頻:奈米陶瓷改性材料通過車規認證(中英科技)。
高速:銅箔處理降低 15% 損耗,切入英偉達供應鏈。
IC 載板:光敏材料解析度突破 12μm,良率 90%+。
產能:華南中試線投產、華中基地 60 萬張/月,特種樹脂產能 3 萬噸。
(三)需求端:三重引擎
AI 算力:資料中心對高頻高速 CCL 的需求激增。
5.5G / 6G:毫米波基站、低軌衛星,PTFE/陶瓷基板需求爆發。
汽車電子 / 先進封裝:電動車單車覆銅板面積為燃油車 3 倍;ABF 載板缺口 30%+。
(四)投資窗口
看重產能釋放與客戶匹配度。
關注車規 / 伺服器認證與 IC 載板良率突破。
技術平台型企業(覆蓋高頻、高速、封裝材料)具備戴維斯雙擊機會。
(一)三重拐點
政策:納入「卡脖子」專項,地方扶持密集落地。
技術:核心指標已對標國際,良率突破 85%-90%。
產能:2024-2025 進入集中釋放期。
(二)高壁壘應用突破
通信設備:國產 26GHz 材料進入華為供應鏈,低軌衛星基板通過航天級驗證。
汽車電子:77GHz 毫米波雷達材料進入特斯拉供應鏈;車用 IGBT 基板通過英飛凌認證。
先進封裝:12μm 線路載板通過台積電 CoWoS 測試;ABF 替代材料進入長電科技。
軍工航天:耐輻射、超寬溫域材料仍待突破。
(一)全球格局
塔尖:美日巨頭壟斷 70% 高端市場。
腰部:台系南亞、聯茂。
底部:中國大陸企業快速突圍。
(二)國產企業突圍路徑
頭部集團:設備 + 材料垂直整合,成本優勢明顯。
專精特新:卡位細分高增長賽道(高導熱、ABF 替代、極端環境材料)。
設備創新:等離子體處理等降低損耗,獲蘋果等客戶認證。
(三)替代的漸進式路徑
消費電子 → 通信設備 → 汽車電子 → 軍工航天
(從成本優勢 → 性能對標 → 車規認證 → 極端環境驗證)
技術突破:高頻性能對標羅傑斯,成本低 30%-50%。
客製化適配:專注射頻/毫米波場景,288℃ 浸錫 3 次無分層。
產業鏈協同:校企合作 + 垂直整合,研發週期縮短至 12 個月。
成本與客戶優勢:同等性能價格低 20%,進入華為、康普、羅森博格等核心供應鏈。
(一)投融資趨勢
國家基金聚焦 IC 載板 / 樹脂專案。
企業跨國併購提升工藝。
設備創新企業估值高企。
(二)價值重構的三維錨點
應用層面:車規 / 軍工 / 伺服器認證通過。
國產化率斜率:PTFE 12%→38%,M6+ 5%→25%。
技術壁壘:HVLP5+ 銅箔、奈米填料 PTFE 玩家不超 3 家。
(三)風險預警
技術迭代(LCP 替代 PTFE)。
認證週期長(18-24 個月)。
原料波動(PTFE 進口依賴高)。
地緣政治(禁令可能延伸至材料)。
高端覆銅板突圍是一場「材料創新 → 設備自主 → 認證突破」的產業升級戰。
國產化率正從 20% 向 50% 攀升,估值邏輯由「週期屬性」切換為「成長溢價」。
下一階段的贏家,不只是「替代者」,更是未來全球規則的定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