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鑫鼎晟分析,觀點速覽低空經濟豐富多樣的產業和應用前景將輻射萬億市場。低空經濟多次在國家級政策或者工作會議中重點提及。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爲依託,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其下游涵蓋工農林漁業、建築業、科學實驗、教育文體、交通運輸等。根據預測,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4633億元,2024年將達5030億元。eVTOL是低空經濟中的重要載體,其應用前景廣泛,綜合優勢顯著。低空立體的交通結構將有效緩解城市道路擁堵、提高中短途城際交通效率,在客運、貨運、醫療救援、景區遊覽等場景都有廣闊應用前景。eVTOL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具有避免擁堵、跨越障礙、節約時間、減少排放、降低噪音、經濟性強等優勢。複合翼及傾轉旋翼構型較多旋翼構型商業化優勢明顯。eVTOL的技術路線主要爲多旋翼、升力和巡航複合(複合翼)、矢量推力(傾轉旋翼)。多旋翼eVTOL適合短航程任務,推力矢量構型eVTOL適合較長航程任務。若電池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複合翼及傾轉旋翼構型較多旋翼構型優勢更明顯,也更容易實現商業化。eVTOL處於從概念設計邁向商業化應用的轉折階段。eVTOL行業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相對早期。隨着國內外多種適航認證的發放和商業運營的落地試點,eVTOL航空器產業化正式從0到1邁入1到N的新階段。2024年作爲商用化的元年,衆多主流廠商獲得大批量新增訂單以及經營權和試點資格。適航資質、電池及整機研發能力等成eVTOL企業核心競爭力。適航證是衡量產品是否具備商業化能力的唯一依據,自動飛行功能則是eVTOL行業的競爭新維度。eVTOL企業應具備供應鏈垂直能力,從而實現從上游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以及控制系統全鏈路自主研發,搶佔市場先機。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7日,中國民航局向億航智能頒發EH216-S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生產許可證(PC),是全球首張載人eVTOL的生產許可證,標誌着我國eVTOL產業進入量產階段。無獨有偶,近日,上海峯飛航空科技正式向日本AAM(先進空中交通)先鋒運營商交付首架盛世龍eVTOL,用於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飛行,並全力推進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實現eVTOL演示飛行的目標。這也是全球首架民用噸級eVTOL航空器的交付。低空經濟也再次獲得市場關注。一、低空經濟發展提速(一)低空經濟概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增長引擎,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低空經濟有望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低空經濟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空域範圍內,以垂直起降型飛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爲載體,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爲牽引,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業態。低空經濟具有“上下游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包括上游的飛行器製造,中游的服務運營商和下游的應用端。其核心基礎是飛行器製造,可以說以低空飛行器爲核心的相關先進製造產業是低空經濟的動力源。低空飛行器包羅萬象,無人機、直升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熱氣球都囊括其中。(二)低空經濟作爲新質生產力受政策支持“低空經濟”從2023年起多次在國家級政策或者工作會議中重點提及。從國家政策來看,低空經濟最早在2021年的時候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而政策的密集出臺和催化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明確提到,到2025年eVTOL實現試點運行,並鼓勵珠三角等地設立低空經濟示範區。2023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低空經濟作爲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三)低空經濟蓄能,輻射萬億市場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處於由單一方式向多種方式協同發展的轉型階段,正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轉變。隨着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貨物運輸需求快速攀升,以及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旅客出行需求不斷增強,傳統交通運輸方式所能提供的服務增長邊際有限,開發新維度的交通資源成爲必要選項。在此背景下,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爲依託,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並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均能深度融合。其中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主體。它涵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築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由此,低空空域具有比地面交通更高維度、更豐富多樣的產業和應用前景。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2年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約爲4000億元,同比增長29.03%。根據預測,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4633億元,2024年將達5030億元。(四)低空經濟主要細分領域1、低空通信低空通信網絡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的重要組成,也是後5G時代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的重要發展方向。現有低空通信、探測網絡基礎設施效果差、進度慢、規模小,成爲制約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問題。廣域覆蓋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網絡,對低空規模化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無論是低空監管平臺與無人機機載數據的實時回傳,還是無人機的長距離飛行遠程操控,都依賴可靠的通信網絡。2、空管系統低空經濟發展需要空管先行,空管產品可爲低空飛行提供綜合服務保障平臺。隨着低空空域限制的逐步放開、低空飛行器的日益密集,空域交通管理任務加重,空管需求將快速提升。具體來看,低空空管主要分爲兩大部分,前期建設的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包括國家及區域信息管理系統、飛行服務站、通航機場的建設),和後期應用於無人機、eVTOL的機載終端產品。而在終端方面,隨着無人機低空場景落地、eVTOL產業化啓動,機載產品市場空間將更大。監視、防撞技術也將發揮重要作用等技術作用關鍵。根據《中國民用航空ADS-B實施規劃》,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機載設備加改裝和地面ADS-B網絡建設。若後續對中、大型無人航空器提出相應要求,市場空間將會更大。3、無人機無人機是低空經濟支柱產業,低空飛行的主要載體即無人機。目前我國無人機政策日益完善,產業鏈條日益完備,爲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條件。隨着空域、航線規劃進一步落實,現有農林牧漁、測繪、應急等主要應用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城市物流、載貨、載人等新型應用場景也將拓寬。無人機產業鏈將是低空經濟發展核心受益環節。市場空間方面,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達1600億元,根據預測,2024年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1765億元。業內預計,到2030年,低空經濟產業有望成爲一個2萬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其中無人機和航空器市場規模佔比約70%。4、eVTOLeVTOL是指以電力作爲飛行動力來源且具備垂直起降功能的飛行器,具有垂直起降、智能操作、快捷機動、低成本、低噪音、零排放、易維護、高安全等特點。與汽車、高鐵相比,eVTOL在特定路程範圍內,具有高效便捷、低噪音、低碳排放、舒適私密等優點;與直升機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和環保優勢。據摩根士丹利對到2040年的全球eVTOL市場規模預估,並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和政策配套給出了三個數據:在技術發展最爲樂觀,監管政策也能夠及時放開的情況下,eVTOL市場規模可能達到29000億美元;技術成熟程度和政策配套均爲中等水平時,市場規模爲15000億美元;而最不樂觀的情況,市場規模也會達到6150億美元。二、eVTOL是低空經濟中的重要載體(一)eVTOL概述eVTOL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使人和貨物以無縫、經濟的方式在城市低空快速流動與靈活作業,能高效開發城市低空空域資源,有效緩解日益嚴重的城市地面交通擁堵問題,並解決空中物資運輸和交通出行等迫切需求,大幅提升快捷及時、按需響應效率,順應了電氣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同時,eVTOL也是一種面向未來城市空中交通(UAM)場景、更符合未來城市綜合立體交通系統的飛行器形態,爲超大城市、都市圈及城市羣創造了新的通勤方式。可應用於城市內空中出行和都市圈城際間出行場景,大幅節約出行時間,被認爲是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解決方案。1、eVTOL產業鏈eVTOL航空器通常由主機廠承擔整機研發和集成任務:上游子系統的供應商在各專業領域將其中的模塊組件生產完成賣給主機廠,核心子系統主要可以分爲電池、動力系統、飛控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以及機體六大類。2、eVTOL應用前景廣泛eVTOL在航空醫療應急救援、低空旅遊、城市空中交通和物流等領域均有可觀的應用前景。eVTOL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具有避免擁堵、跨越障礙、節約時間、減少排放等優勢,能夠更高效地開發城市低空空域資源,順應了未來城市交通系統發展綠色化、智能化的趨勢。但面臨技術成熟度、適航管理、運營管理和硬件設施等挑戰。其市場推廣依賴於技術進步、法規完善、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公衆認可度的提升。①航空醫療救援場景應用趨勢目前,eVTOL飛行器主要應用於載人客運與載物空運場景。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eVTOL行業在航空醫療救援應用方面的趨勢正在形成,其垂直起降能力、快速響應能力、可跨域障礙物、避免擁堵等優勢,爲eVTOL在航空醫療救援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行性。②城市空中交通場景應用趨勢被稱爲“空中的士”的eVTOL採用純電動力,無需傳統機場和跑道,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然後在空中轉換成固定翼飛行模式,像大飛機一樣進行巡航飛行。其環保舒適、智能機動的特點,使它成爲下一代城市市區和都市圈城際交通的理想選擇之一。而且空中立體空間遠大於地面,出行器容納量更高,eVTOL可實現共享出行、貨運、短途航空等多種場景。在可避免擁堵、出行時間有望更低的優勢下,人們對空中汽車使用習慣容易形成,當前eVTOL產品在空中交通方面應用已來到從0變成1的拐點,未來將形成萬億級的新產業。③交通運輸場景應用趨勢運輸車輛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交通擁堵,特別是在大城市。這些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是採用貨運eVTOL。貨運版eVTOL能夠在解決痛點的航線上實現載物商用。比如山區物流、交通不便地區的點到點物流,以及市際或者縣際的跨城物流。另一個主要的運輸趨勢包括無人機的商業化,無人機可用於將醫療用品、食品包等直接運送到偏遠地區。機器人或無人機送貨也可以幫助老年人,並實現快速應急反應。以往利用傳統交通工具,運輸時間較長。而eVTOL及無人機空中飛行可以大載重、很短時間內實現點對點運輸。對於時效性要求較高的一些物流,基本能夠做到一程同日達或者一程半日達。④旅遊觀光場景應用趨勢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市場規模巨大。旅遊觀光飛行對航程需求不高,且旅遊人羣的現場消費意願和能力都可能超過城市通勤需求,這正好符合eVTOL的優勢。以2019年爲例,這一年國內旅遊人次高達60.06億,旅遊總收入達到6.63萬億元,對GDP的綜合貢獻爲10.94萬億元,佔同年GDP總量的11.05%。(二)eVTOL綜合優勢顯著1、必要性:低空立體交通豐富交通結構,緩解地面交通擁堵城市擁堵和長時通勤造成生產力浪費和經濟損失:隨着城鎮化發展和汽車保有量提升,城市地面高峯擁堵現象嚴重影響通勤效率和生活質量,也給城市管理帶來較大壓力。根據百度地圖統計,2023Q3最擁堵的10座城市,交通與運輸高峯平均速度在23.4km/h~28.04km/h之間,而在通勤時耗前十的城市中,平均時耗達到34.33~43.87分鐘,浪費大量時間(生產力)。公路造價高、建設期長,對環境影響大: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統計,我國汽車保有量增速超過公路里程增速,高速公路整體造價1億-2.2億元/km,公路建設週期長、對環境影響較大,城市立交建設有上限,亟須發展低空立體交通進行補充。低空立體的交通結構將有效緩解城市道路擁堵、提高中短途城際交通效率,在客運、貨運、醫療救援、景區遊覽等場景都有廣闊應用前景。2、便捷性:在20—50km市內交通、中遠城際交通領域優勢顯著針對不同場景、行駛距離,各種交通工具耗時不同。不考慮特別擁堵情況,距離小於50km時汽車由於不需要前置準備時間、啓停靈活,用時最短,而在50—400km範圍,空中交通優勢逐漸明顯,相比于飛機需要安檢、候機等前置準備時間,eVTOL綜合用時最短。考慮到人口密集城市市內擁堵、路線設計複雜,eVTOL將會對汽車、地鐵等交通客運以及貨運方式在市內距離小於50km的場景形成補充和更替,而在50—400km左右,特別是100—300km範圍內的城際交通場景,eVTOL將對汽車、高鐵、飛機等客貨運形成補充和更替。如果未來將eVTOL整合到更廣泛的陸空一體化航空醫療救援綜合服務體系內,其還可以提供效率更高、反應更快、成本更低、服務更好的醫療救援服務。3、消費經濟性:市內、城際多場景體現消費需求和經濟可行性貨物運輸方面,物流運輸與快遞配送成爲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eVTOL憑藉其高效、靈活的特性,能夠在複雜地形、偏遠地區以及城市擁堵環境中實現快速、精準的貨物投遞,革新物流行業的運作模式。客運eVTOL對比公路交通的優勢是可以進行直線運輸,無需繞路或受限於道路網絡,節省時間;對比傳統航空器的優勢是不需要跑道和專用機場,運營成本極低。因此,eVTOL有望打破傳統交通運輸工具的市場邊界,成爲高鐵、地鐵、長途巴士、出租車、私家車的重要補充和替代。4、eVTOL其他性能優勢①環保、無污染:燃油發動機如果在低空域使用,會造成空氣污染問題,eVTOL是電驅動,直接避免了污染物的排放。②低噪音:電機驅動的噪音低於燃油發動機,例如直升機噪音在82dB,而純電的eVTOL的噪聲強度爲65dB。③電機穩定性強:電機驅動相對於燃油機驅動結構簡單,電機輸出功率不受含氧量影響,日常維護簡單,對飛行員的操作水平要求低。④速度快,接近高鐵,滿足時效要求:據新華網報道,5座載人eVTOL最大航程可達200公里,巡航速度爲260km/h,最大巡航速度可達320km/h。⑤自動駕駛技術有望降低操作門檻:根據NASA研究,因爲自動駕駛技術允許受過有限培訓的UAS操作員(相對於直升機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安全操作eVTOL飛機,所以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eVTOL將有助於解決熟練直升機飛行員短缺的問題。目前全球範圍內新興的eVTOL研製與開發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基於運行模式、整機構型、動力能源、設計載荷、目標客戶、適航認證等維度,可將主流eVTOL分成不同的類別。(三)eVTOL主流技術路線eVTOL的技術路線可分爲多旋翼、升力和巡航複合(複合翼)、矢量推力(傾轉旋翼)和傾轉涵道等。但因爲傾轉涵道技術尚未驗證成功,因此主流技術路線爲前三種。1、多旋翼型多旋翼型採用分佈式旋翼設計,無機翼或有短機翼,巡航和起飛着陸階段均依靠旋翼提供升力。技術風險和研製難度較低,可靠性高,具有懸停狀態的最佳效率,eVTOL初創公司大多采用多旋翼型作爲前期產品。由於飛行過程中並沒有採用氣動力,且受到動力電池等支持技術限制,目前主流產品的有效載荷和航程相對有限,所面對的應用場景也相對固定,在噪聲控制、地面損傷控制上尚無突破性解決方案。2、複合翼型升力+巡航型即複合翼型,使用獨立螺旋槳分別實現垂直起降和巡航。該類型受到傳統航空企業的偏愛,由於配置了專用的水平推進螺旋槳,且設計和飛控系統相對簡單,可以有效地提升巡航效率、航程和安全性。同時研製速度較快,研製風險和成本較低,生產和維護簡單。監管部門有着熟悉的適航路徑和符合性方法,在市場準入方面較爲寬鬆。3、矢量推力型矢量推力型包括傾轉旋翼和涵道技術等在內,在不同使用階段通過改變推力方向實現垂直起降和巡航。在綜合考慮航程、巡航速度和載重比方面優勢明顯,具有較好的有效載荷、最大起飛重量和運營經濟性,使其在未來商業場景中爲用戶節約更多出行時間。但同時,複雜空氣動力學問題也帶來了飛控系統和機械設計上額外的技術挑戰,導致了目前較高的事故風險。傾轉涵道風扇+完全矢量控制型(例如Lilium-Jet)在動力可靠性、噪聲控制、氣動效率上有可能獲得更優的平衡,但涵道風扇在巡航模式下會產生更多阻力。由於其設計相對複雜,研製週期和適航認證過程很長,市場準入最晚。總的來說,與適合短航程任務的多旋翼eVTOL相比,“升力+巡航”的複合翼及混合構型的eVTOL優勢不明顯,但對於較長航程的任務,推力矢量構型eVTOL的表現更優。若電池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複合翼及傾轉旋翼構型eVTOL的續航里程有望從100km提升至300km,因此複合翼及傾轉旋翼構型較多旋翼構型優勢更明顯,也更容易實現商業化。但目前eVTOL尚處於研發階段,並不存在佔全面優勢的技術構型。具體技術方案選擇應考慮應用場景。(四)eVTOL發展瓶頸及挑戰1、技術成熟度待提高eVTOL目前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包括避障、智能駕駛、航路劃設、新能源電池技術、電驅動技術等。需要更高敏度的態勢感知與避障技術、高精度的低空智能駕駛技術、高韌性的低空航路規劃設計、開發更高能量密度的新能源電池技術、開發可靠性和輕量化性能更好的電驅動系統。近幾年相關產業的發展也爲eVTOL技術難點的進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礎,eVTOL造價、運維成本等有望降低,安全性、性能等有望提高。例如,近年來高能量密度電池、智能駕駛技術等行業的發展,傳感器、電機等產品性能的提高和價格的下降,都可使eVTOL的研發和製造從中受益。eVTOL行業也可以和這些行業的研發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技術成熟度。2、行業配套不足eVTOL行業內目前產業配套仍不成熟。其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城市低空空中交通管理的複雜性,需要建立統一的數字管理系統;地面基礎設施如垂直起降機場的規劃與佈局尚不成熟,缺乏系統化解決方案;以及適航認證和監管法規標準的空缺,需要國際合作建立全新的監管體系。三、eVTOL商業化落地及其前景(一)eVTOL相關適航取證規定1、TC、PC、AC三證全方位監督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發佈的《民用航空產品和零部件合格審定規定》,航空器合法投入使用所需的取證主要包括三類,即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運行許可證(AC)。對於民用eVTOL,其取證路徑遵循上述流程,eVTOL已初步滿足商業運營適航管理要求,適航審定流程一般2~3年,市場推動下未來有望加速。以中國爲例,CAAC對於eVTOL的審定採取每個項目一事一議,根據其具體設計和預期用途來單獨制定專用條件的原則。一般來說,eVTOL型號首先要取得型號合格證TC,然後申請生產許可證PC,纔可進行批量生產。由於eVTOL的審定需要不同的專用條件,所以目前TC的申請週期較長、耗費較大。PC可以在TC申請過程中提交,也可以有TC後提交。航空器投入運營則需要申請適航證AC,如果在持有PC的情況下申請AC,則只需要遞交一些材料。如果航空器在僅有TC的情況下申請AC,則不僅需要遞交文件,還需要進行必要的適航檢查甚至試飛。2、專用於eVTOL的適航審覈規則及監管尚待完善目前中美歐尚未形成專用於eVTOL適航審定的系統性規定。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針對eVTOL飛機制定了新的適航規章,並在2019年至2021年間陸續發佈了專用條件和適航符合性方法(MOC)。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正在建立eVTOL飛機的適航認證框架,結合現有的航空規章,並已爲某些eVTOL飛行器發佈了專用條件。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對eVTOL的適航審定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參考國內外相關條例和條件,並已爲億航智能、峯飛頒發了型號合格證。(二)eVTOL產業化進展eVTOL行業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相對早期,隨着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該行業,市場競爭激烈,eVTOL企業競相開發和推出自己的eVTOL飛行器,以爭奪市場份額和技術領先地位。eVTOL研發市場在近幾年增速可觀。垂直飛行協會(VFS)於2017年4月推出世界權威的eVTOL目錄,當時只有十幾個。eVTOL項目正在研發中。而僅2023年就增加了近200種新設計。截至目前,該目錄已對來自世界各地400多家公司和創新者的979種不同的eVTOL概念進行了分類。目前技術較爲成熟的eVTOL設計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英國和德國。中國億航(EHang)、峯飛、小鵬匯天,美國Joby、Volocopter、Archer Aviation,德國Lilium,英國Vertical Aerospace等企業的進展較快。全球約1/4的eVTOL項目處於飛行測試階段,50%左右的eVTOL項目處於概念設計階段,多旋翼技術和混合佈局技術飛行測試項目佔比較高,達30%以上。當前,eVTOL的開發狀態總體上還處於從概念設計邁向商業化應用的轉折階段。(三)商業化前景分析1、eVTOL產業化集羣初現根據國新辦數據,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預估到2030年突破兩萬億。根據Roland Berger預測,2050年,全球載人運營eVTOL將達到16萬架次,其中城際交通(規劃航線專線飛行)約29%,機場班車(機場和周邊起降點間專線飛行)約35%,城市出租(任意可用起降點間按需飛行)約36%。同時,到2025年,全球將有3000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到2050年,這一數量將達到98000架。隨着國內外多種適航認證的發放和商業運營的落地試點,eVTOL航空器產業化正式從0到1邁入1到N的新階段。2024年作爲商用化的元年,衆多主流廠商獲得大批量新增訂單以及經營權和試點資格。目前,粵港澳已形成以深圳爲核心的無人機產業集羣,2023年深圳正式進入“低空經濟”元年,作爲“無人機之都”,無論是政策環境、產業環境、生態環境還是企業競爭力,深圳已具備成爲引領全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領頭羊”。2、eVTOL應用場景有望不斷拓展eVTOL運用場景主要有幾個特點:低空、點對點,解決目標客羣的偶發性需求(如應急救援、搶險等)和持續性需求(通勤、差旅等),eVTOL運用場景可以有多種劃分維度,To B/G以及To C;城市場景以及非城市場景。To B/G以及To C:前者包括巡檢、消防滅火、觀光旅遊、應急救援、航空醫療等;後者包括私人飛機、低空出行等。預計To B/G場景和非城市場景將率先落地,To C場景和城市場景將打開市場空間。3、eVTOL釋放低空經濟規模潛力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鼓勵發展與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目前載物eVTOL航空器已有一定程度的應用落地:根據eVTOL行業發展“由小到大、由物到人”的戰略規劃,上海峯飛的eVTOL自動駕駛飛行器已完成近萬架次的轉換飛行,率先在海島物流、器官移植、核酸檢測樣本運輸、商業物流等場景實現eVTOL技術的應用落地。未來,客運eVTOL應用於城市空中交通後,可以幫助城市減輕主要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通負荷,疏解地面交通流量。但同時必須配套垂直起降站點來進行地面和空中交通模式的轉換,以免加劇垂直起降站點周邊的地面交通擁堵程度。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指出:“大力發展度假休閒旅遊,拓展多樣化、個性化、定製化旅遊產品和服務,加快培育海島、郵輪、低空、沙漠等旅遊業態,釋放通用航空消費潛力”。在政策激勵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低空旅遊將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結合前述對主機廠進展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分析,業內預計eVTOL前景廣闊,在2025年前將實現在貨運和景區遊覽的小規模試點,在2030年有望實現對市內交通、城際交通、私人包機、醫療轉運等領域的傳統交通方式替代,在2035年有希望大規模進入私人市場。4、eVTOL運營降本空間大較於傳統直升機等城際通勤或旅遊觀光方案,eVTOL在動力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維護成本、工作人員等方面都有顯著優勢。根據美國Joby公司預測,2026年eVTOL運營成本將降至0.86美元/可用座英里,其中飛行員成本約26%,維修及相關人工費約22%,Skyport支持/着陸費約13%,電池/充電約13%,飛機保險約15%,其他費用約14%。目前已經進行商業化探索的應用領域有物流、農業、旅遊等。此外,潛在的低空飛行場景可以按照生產作業類、公共服務類、航空消費類這三類進行細化產業門類和服務鏈條的拓展。(四)優質eVTOL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適航資質適航證是衡量產品是否具備商業化能力的唯一依據,類似於飛行器的身份證。適航過程繁瑣且專業度高,eVTOL目前適航需要一事一議,企業如果對適航夠專業夠了解,能從適航角度進行研發設計,有利於提高適航週期確定性。且eVTOL取得各國航空管理認證是實現商業化最難的重要關口,各個國家對於新型商用航空器認證的流程可能不同,但無一例外的嚴格;目前適航證的規則尚不完善還在初步探索階段,國家更多以鼓勵爲主,隨着行業企業增加,發展逐步成熟,適航證的審覈難度會逐步增加,未來拿證將成爲主機廠的核心難點。從飛行器本身來看,其一般保有時間比較長、單價值高,通航公司/政府部門不會頻繁更換購買,因此儘快獲得民航局認證,形成量產,就能儘快佔據市場,有機會進入下一個技術迭代週期。中國企業:億航取得TC、AC,峯飛取得TC,多企業佈局商業化中國eVTOL領域不僅有擁有汽車製造背景的小鵬匯天、大衆中國,還有具有航空背景的初創企業御風未來、時的科技、沃蘭特等,以及無人機背景的峯飛航空等。構型主要以多旋翼及複合翼爲主,時的科技、小鵬匯天等關注傾轉旋翼技術。億航:“全球eVTOL第一股”,於2023年10月取得全球第一張TC。小鵬匯天:小鵬汽車旗下。旅航者X2已於2023年10月13日取得TC,於2023年12月21日取得AC,預計於2024年量產。AutoFlight峯飛航空:產品有載人航空器盛世龍、載物航空器V2000CG凱瑞鷗和信天翁。於2024年2月完成全球首條跨海跨城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線的公開首次演示飛行(深圳-珠海)。2、核心產業鏈:電池作爲三維交通電動化的應用場景延伸,eVTOL的核心軟硬件包括電池、電機、飛控、機體等,其中當下限制eVTOL最核心的技術因素就是動力電池。因空中交通的特殊性,eVTOL對航空級的安全性、頻繁快速的充電能力以及複雜環境下的功率性能等要求極爲嚴苛。eVTOL電池目前發展邏輯爲:最大航程≤100km多采用純電動力,100—300km兼有純電和氫電混動,≥300km以氫電混動爲主。多旋翼型多采用鋰電爲主的純電動力電池,且因成本低、適合試點有望優先放量。但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被航空界認爲是提升電動飛機續航里程的關鍵性技術。4月,寧德時代發佈了單體能量密度500Wh/kg的凝聚態電池,用於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海外的電池廠商如美國Amprius和德國Ionblox也在研發可用於eVTOL的超高能量密度(約400Wh/kg)的硅陽極鋰離子電池。未來,在下游應用需求的驅動下,搭載集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於一體的“三高一快”飛行器電池的eVTOL航空器產品將有巨大增量空間。3、整機研發製造能力eVTOL產業鏈較長,上中下游分別發揮不同的職能。上游子系統供應商爲主機廠供應不同的專業模塊組件(主要包括電池、動力系統、飛控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中游主機廠主要承擔的整機研發和集成任務(主要負責機體和整機系統集成),下游運營商主要是負責eVTOL的商業化運營。機身材料、電機、電池、電控、航電、飛控系統佔據整機成本的80%及以上,具備供應鏈垂直能力的企業在成本管控和技術迭代方面具備絕對優勢,而實現從上游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以及控制系統全鏈路自主研發的頭部企業將在行業發展中搶佔市場先機。4、智能化:eVTOL行業的競爭新維度如果把能源動力系統比作飛機的“心臟”,那麼航電飛控系統就是飛機的神經中樞“大腦”。eVTOL飛機的智能化分級是從輔助駕駛、半自動飛行再到全自主飛行的階梯式分級。未來3-5年內首批完成適航取證並投入運營的eVTOL應具備自動飛行功能。在新能源汽車智駕趨勢的推動下,eVTOL行業也將智能化作爲未來發展的關鍵。智能化不僅能夠加快研發和生產速度,降低成本,還能提升eVTOL的競爭力和可靠性。四、總結eVTOL行業正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下游豐富的創新應用未來有望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政策利好綠色航空、低空經濟發展,eVTOL研發製造商正不斷提升技術成熟度,並與中國民航局協同推進適航審定工作。適航取證的加速、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以及政策的支持,爲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逐步開拓,eVTOL有望成爲未來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商業化應用也將逐步落地,爲人們的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和選擇。對於eVTOL企業來說,應具備供應鏈垂直能力,整機全鏈路自主研發製造,搶佔市場先機。投資者和行業參與者應密切關注行業動態,把握髮展機遇,共同推動eVTOL行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