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鼎晟視角:從韋爾到豪威,一場由業務基因重塑驅動的全球競合入場式
發布時間:2025-06-30
瀏覽量:7

從鑫鼎晟的專業視角來看,經濟觀察報 | 一場更名背後的產業躍遷與全球競合新敘事近日,經濟觀察報就韋爾股份更名事件專訪鑫鼎晟研究院院長段志強。段志強院長在採訪中對事件進行了深度剖析,並提出了專業見解。2025年6月10日,韋爾股份(603501.SH)股東大會以99.9%高票通過更名議案,正式告別沿用八年的證券簡稱,啓用“豪威集團”新品牌。經濟觀察報就此次更名背後的戰略邏輯與行業影響專訪鑫鼎晟研究院院長段志強。他指出:此次更名絕非簡單的符號變更,而是業務基因重塑、全球化野心釋放與產業政策紅利疊加下的必然選擇,標誌着中國半導體企業從“技術跟隨”向“生態主導”的關鍵躍遷。更名動因:業務重構與全球野心的雙重驅動1. 業務基因的根本性蛻變營收結構顛覆:2024年豪威科技(OmniVision)貢獻的CIS業務收入達191.9億元,佔總營收74.76%,半導體設計業務佔比超84%,徹底取代上市初期的分銷主業。併購驅動的質變:2019年韋爾以“蛇吞象”收購豪威科技(標的營收87.1億VS收購方39.6億),此後設計業務成爲核心引擎,更名是對這一既成事實的追認。2. 全球化戰略的關鍵落子品牌國際辨識度:“豪威”作爲蘋果早期供應商,在CIS領域全球市佔率11%(索尼42%、三星19%),其品牌價值更利於海外市場拓展及H股上市融資。業務協同升級:通過整合圖像傳感器、觸控顯示、模擬解決方案三大設計業務,打造“芯片組合方案”提升車規級等高端市場競爭力。鑫鼎晟研究院認爲,企業更名本質是“名實之辯”。段志強強調,當公司持續賺錢能力已驗證(2024年淨利增長498%),品牌重塑是搶佔全球價值鏈高地的戰略窗口期。新牌局挑戰:技術突圍、生態卡位與下游威脅的三重博弈鑫鼎晟研究院指出,豪威集團正面臨一場環環相扣的產業競合:在技術突圍層面,手機CIS市場陷入“高投入低迴報”困局——儘管1.2微米像素OV50H傳感器成功打入高端機型主攝(2024年帶動手機收入增長26%),但高像素研發投入與低端副攝佔比過高的矛盾,持續擠壓現金流空間。在生態卡位戰場,汽車CIS雖呈現高增長(收入59億/+30%,毛利率40%-50%),卻面臨安森美壟斷市場的壓制。更嚴峻的是,2-5年的車規認證週期迫使豪威必須依賴手機業務持續“輸血”,而下游車企自研芯片的浪潮已然逼近——特斯拉自研FSD芯片導致Mobileye訂單流失80%的案例,如同懸頂之劍。當技術突圍與生態卡位遭遇下游擠壓,豪威被迫開啓第三條戰線:加速佈局工業機器人等新場景。其全局快門技術雖在亞馬遜AR眼鏡訂單中初顯鋒芒,但要抵禦蘋果、特斯拉等巨頭的“去供應商化”衝擊,仍需構建更深的護城河。鑫鼎晟研究院指出,這場挑戰的本質是“時間窗口”與“資源錯配”的賽跑——豪威需在手機業務利潤被稀釋前完成汽車市場突破,並在下游巨頭自研芯片形成規模前,於工業場景建立不可替代性。政策東風:三地“芯”政策重塑產業生態近期廣州、珠海、上海密集出臺集成電路新政,我們認爲其與豪威戰略形成三重共振:技術突圍實例:豪威憑藉“全局快門+低光技術”斬獲亞馬遜AR眼鏡訂單,打破索尼IMX681壟斷,印證政策支持的國產替代邏輯。戰略建議:從單點突破到生態主導的進階路徑1. 技術突圍雙軌制短期:借勢國產手機高端化浪潮,擴大OV50H系列在主攝滲透率,鞏固現金流基本盤;長期:加大汽車CIS的ADAS場景定製化投入,突破安森美銅-銅鍵合工藝壁壘。2. 生態構建三支柱客戶協同:聯合車企開發“傳感器-模擬芯片”集成方案,複製亞馬遜AR眼鏡的B端合作模式;政策借力:利用廣州車規認證補貼、珠海RISC-V基金降低研發風險;數據護城河:積累駕駛場景圖像數據優化AI算法,反哺工業機器人等新場景。3. 風險對沖策略客戶多元化:降低手機客戶集中度,2024年汽車/安防收入佔比已提升至35%;技術自主性:通過H股融資擴大IP儲備,應對下游巨頭自研芯片的替代威脅。結語:更名背後的產業升維啓示“豪威集團”的誕生,標誌着中國半導體企業從“併購整合”邁向“品牌輸出”的關鍵轉折。我們認爲,短期看,更名可能面臨A股投資者認知重置的成本;但長期看,唯有打破“名稱枷鎖”,才能以全球化的品牌身份參與高端競合。當三地政策紅利與技術攻堅形成共振,豪威的終極使命不僅是超越安森美或索尼,更是證明中國半導體企業具備定義賽道的能力,因爲更名從來不是終點,而是以統一身份投身全球競合的起點。(*採訪原文請點擊左下角原文鏈接)